直接觀看文章
2011 年 10 月 31 日 / chiaomei

玫瑰栽培技術

玫瑰是普遍受人們所喜愛的花卉,為世界三大切花之一。在溫帶地區,冬季氣溫低,玫瑰自然落葉進入休眠,必需有溫室設施,才能栽培。近年來,由於能源價格日漸高昇,冬季溫室栽培的成本愈來愈高。而本省冬季較為溫暖,冬季不必加溫,仍然可生產切花,栽培成本較低,應該是極具潛力的外銷花卉。然而玫瑰栽培迄今已有二十五年的歷史,雖然在這期間也曾有過輝煌的時期,但是由於品種老化,以及病害(尤其是冬季的白粉病)為虐,不只外銷市場逐漸萎縮,甚至內銷市場也每況愈下。數年前又有日本花商進口花苗與花農合作生產切花外銷日本,再次的證明以本省的栽培環境,玫瑰切花栽培仍大有可為。只要在栽培技術上求改進,使切花品質合乎標準,而且將產期配合市場的需要,相信玫瑰切花一定能再度成為本省最重要的外銷切花作物之一。
玫瑰的分類系統及品種
玫瑰花之品種繁多,而且每年仍不斷有數百新品種發表,為栽培管理上方便,以花朵大小、樹形及開花習性,可分為四大系統。茲將各系統之持性及適合於本省栽培(切花栽培為主)的品種簡述如下:
大花系統(包括雜交茶玫瑰H.T.和大花多花系Gr.)
花朵大,花徑在9公分以上;花形優美,每一開花枝頂端開1~3朵;植株高度達80~120公分以上。世界上切花品種中約有3/4屬於此系統。本省原有的栽培種有:迪奧、英國女王、BB、新種黃(Landora)和夏斯塔山(白花);近年來由日本引進的有:沙曼莎(紅)、紅色成功(Red Success朱紅)、青葉紅(Cara Mia暗紅)、索尼亞(粉橙)、卡利那(粉紅)、恩伯雷門(Emblem黃)、安吉利克(Angelige橙)和阿爾斯米爾的黃金(Aalsmeer gold金黃色)。
中朵多花系統(Fl.)
花朵直徑5~9公分左右,植株高度約60~100公分以上,每一開花枝頂端可開3~8朵,有些品種甚至可達數十朵。最大的持性是生長勢強,容易栽培,而且花色種類多,整年開花不斷,主要是利用於庭園佈置。近年來由於能源及工資飛漲,而中朵多花系產量高,抗病性強,栽培成本較低,已漸被採用為切花品種。本省花農也應注意這種趨勢,作為選擇品種之參考。本省現有可供切花栽培的品種有:瑪麗(Mary De Vor暗紅色)、新娘禮服(Bridal Pink粉紅)、貝隆那(Bellona黃)、特勞梅蕾(Traumerei朱橙色)等。
小朵花系統(Min.)
花朵較小,一般品種花徑約3公分左右,每一開花枝可開3到數十朵小花。植株矮小,約30~60公分高,葉片也小,比較適合於盆栽;植株較高大的品種也可供作切花栽培,但切花枝仍短,僅適於供作小品插花用。
蔓性系統(Cl.)
前述三個系統的開花枝在第十四節以前一定可發現花蕾,如果枝條在第十四節以後仍不斷生長,這種植株即屬於蔓性系統。蔓性玫瑰除了主枝變成蔓枝條外,一般開花枝較短。主要是利用於庭園佈置上。在選擇品種時要注意開花習性,有些品種週年開花,有些品種一年只開一季。本省優良品種有唐璜(Don Juan)、亞美利加(America)等。

image rose
上圖為唐璜(Don Juan)屬蔓性,大花。花型為圓瓣杯型,強香。
瓣數:30-35枚
花徑:11-13公分
株高:240-350公分
參考:http://www.helpmefind.com/rose/l.php?l=2.1570

一般栽培管理
整地
玫瑰喜好富有機質的砂質壤土;栽培環境必需陽光充足,排水良好。一般植株的壽命約為7~8年,也有長達10年者。因此整地時應儘量深耕,並添加大量的有機物質作為基肥,同時以苦土石灰調整土壤酸鹼度值為6.0左右(範圍pH5.7~6.5之間)。在水田栽培都採用高畦,以利排水;畦面寬為120~135公分、畦溝寬為30~45公分。
種植
主枝較多且樹形較開張的芽接苗,每畦種兩行,行距30~45公分,株距60公分;或者每畦種單行,株距30公分。但是有些品種的高壓苗主枝的數量較少,而且樹形為直立性時,可將栽植距離改為30×30公分,即每坪栽植18株。前者每分地約可栽植2,000株,後者每分地約可栽培4,000株。
以本省的氣候條件,春秋雨季是最適合栽植或移植。一般的高壓苗或插接苗,由定植到切花生產需半年以上,而芽接苗如果根系發達,約需3個月即可開花,為了配合市場及價格,最理想的切花季節為10月到3月之間,因此高壓苗可在3、4月定植,而芽接苗可在9月上旬定植。
玫瑰深植,對以後更新主枝之發育數量,有不良的影響,在定植時絕時不可深植。高壓苗的栽植深度,以水苔球正好掩埋為準;而嫁接苗則以嫁接的位置正好在土面為宜。
覆蓋與中耕除草
為了花圃的環境衛生及肥料的有效利用,雜草防治不可忽視。覆蓋除了能防治雜草,還可防止水分蒸散,在冬季有保溫(土壤溫度)的效果;有機的覆蓋物腐爛之後,也提供不少有機質肥料。覆蓋時,植株基部不可覆蓋。因為在夏天覆蓋物接觸枝條時,由於覆蓋物腐爛分解,枝條接觸的部位容易感染枝枯病。在冬季,主枝基部若不見光,發育的更新主枝會減少;或者由於覆蓋物過於厚重,擋住發育中的基部芽,而使更新主枝折斷或畸形生長。
表土的團粒構造常會因下雨、灌溉、施肥或踐踏而被破壞結成硬塊。致影響土壤中的空隙,間接的土壤的空氣含量、保水力和保肥力也都受影響。中耕就是要打破這些硬塊,保持土壤疏鬆以增加土壤的孔度(空隙)。不過中耕多少會傷害到根,因此夏天、冬天不宜進行,可以配合更新修剪和每年補充有機質肥料的時機同時進行。
其他保護措施
立支柱:由於植株淺植,枝葉多,比較容易招風,為避免根部動搖,影響新根發育,幼苗種植後應立刻立支柱固定植株。玫瑰植株長大,並非枝幹加粗,而是形成較粗的新主枝,因此植株的重心會隨著生長改變,即固定植株的位置應隨植株發育而改變,才能發揮固定作用的功能,尤其每年7~9月的颱風季節,固定植株是很重要的工作。
遮光設施:本省地處亞熱帶,日照強度太強,露地栽培的玫瑰枝條粗、節間短、刺多,品質很差,為提高品質必需適度的遮光。溫室設施成本高,而且夏季溫室內溫度太高,不適用,而利用搭設葡萄棚架方式,設遮光網,成本低而且實用。遮光的結果,夏天氣溫較低,植株發育較茂盛,在更新修剪後,恢復生長較快。在冬季,除了切花品質提高以外,由於遮光網附帶具有保溫防霜的效果,因此在低溫期不只產量提高,畸形花(平頭花形Bullhead和瓣端黑化)的比例也減少很多。
施肥管理
肥料成分對於植物的關係有如維他命類對人體,缺乏或過量,都會影響到植物正常的生長。施肥目的,主要是能夠隨時以最適當的濃度和最均衡比例,供應植物所需要的肥料元素。所以不管用何種方法,施用何種肥料,只要能維持土壤中各種肥料成分供應量的穩定性,即是理想的施肥方式。
有機質肥料
玫瑰栽培需要大量的有機質肥料,有種植前,需要添加大量有機質作為基肥。以後每年入秋之後,配合中耕和更新修剪時機,仍應以溝施或穴施的方法,補充大量的有機肥料。平均每年每分地需要腐熟堆肥(或用牛糞)2,000公斤以及骨粉500公斤。
化學肥料
氣候及土壤條件會影響施肥的結果,因此每一塊地的施肥方式應有差別,所以很難有所謂施肥的標準。歐美先進國家之溫室栽培,為了更精密的控制施肥效果,漸採用液肥灌溉的方法。即磷肥和鈣肥等不易浴解的肥料,在施用有機肥時加入,每分地各約125公斤。而氮、鉀肥則以200ppm(5000倍液)的濃度,隨著灌溉水施肥。本省露地栽培,農民仍習慣以每個月施肥一次的方式施肥。而氮、磷酐和氧化鉀的比為1.0:0.8:1.5,換算成肥料每分地每個月施用硫酸銨40公斤,過磷酸鈣35公斤,氯化鉀25公斤。另外每年每分地另加硼砂3公斤,硫酸鐵50公斤和苦土石灰50公斤,如果土壤酸鹼度在適當範圍之內(pH5.7~6.5)則將苦土石灰改施硫酸鈣,當然這些施肥量只是供參考而已,栽培者應以自己花圃的氣候和土壤條件,酌予修正。
植株在顯示出缺乏營養症狀或毒害的病徵時,植體的生理機構已經受到傷害,較不易恢復正常生長。另一方面植物體缺乏營養,有時是由於根吸收作用障害引起,而非土壤缺肥。
葉面施肥
肥料雖可由葉片吸收,但吸數量有限,不足以供應正常生長所需。但在植株衰弱或根系受害,或發生營養缺乏症時,葉面施肥是最迅速有效的方法。平時進行藥劑防治時,於農藥中添加可溶性肥料釋液,除了有施肥效果外,可以增進植株抗病力。當然在混合肥料時,要考慮與農藥之化學性質是否可以混合。

苗木的養成
植株開花需要消耗大量的樹體養分,因此讓幼苗開花,不只得不到漂亮鮮豔的花朵,而且嚴重地遲滯了植株的發育。因此幼苗的修剪,除了隨時剪除枯病枝外,也應隨時摘心(花蕾),一直到主枝養成之後,才能開始生產切花。由基部芽所發育成的粗壯枝條,待頂花芽花萼反捲,花瓣完全著色時,剪除上部1/3的長度(大約是由基部算起第7、8葉的位置),所留下的部分即為植株之主枝。或者可在基部芽所形成的枝條之頂花芽如豆粒大小時,利用摘心的方法摘除約10公分長。摘心的方法如果時機把握得當,比修剪方法更為方便。

發表留言